擂琴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乐器
擂琴又名"雷胡",传统拉弦乐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出现的一种乐器。擂琴是中国民间艺人王殿玉坠胡的基础上改革成的。擂琴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乐器。它的音域宽广、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它既可以独奏、合奏和重奏,又可以摸拟人声、戏曲唱腔,同时还可以表现各种动物的鸣叫声以及笙、管、唢呐京胡二胡、锣、鼓等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1][2]

历史

擂琴是中国著 名民间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它较坠胡音量大、音域宽、音色美,最早称之为“大弦子”,“大擂”。王殿玉是山东省城县人,他家境贫寒,自幼因出天花而双目失明。他曾拜师学习坠胡等民间乐器的演奏,由于他的天赋和刻苦学习,他能用坠胡演奏一些民歌和地方戏曲的唱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王殿玉对坠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加长了琴杆,加大了琴筒,并且在琴筒上蒙上适当厚度的蟒皮,这样,一种比坠胡的音量更大、音域更宽、音色更美的新乐器便在他的手中问世了1953年,这种乐器被正式定名为"擂琴"。
擂琴
1953年正式定名为“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