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耳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褐耳鹰(学名:Accipiter badius)的体形比苍鹰要小得多,为小型猛禽,体长为31-44厘米,体重217-325克。上体灰色,下体具赤褐色横斑。第6枚初级飞羽外羽片无缺刻,次外侧的4对尾羽具5道黑褐色横斑。眼先具白色短羽。耳羽淡灰褐色。嘴黑褐色。脚棕黄。活动于林缘和稀树草坡。常在林区外围及平原的空旷地带盘旋,时而轻轻鼓动两翼。视觉敏锐,一旦在空中发现林间和地面猎物,就以箭般速度扑击,用利爪抓住猎物再度起飞,到僻静处撕食,食物为鼠类、小鸟直翅目昆虫。分布于非洲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1]

形态特征

褐耳鹰头部灰白色,颊部灰色而缀有棕色,雄鸟上体浅蓝灰色与黑色的初级飞羽成对比,喉白并具浅灰色纵纹,胸及腹部具棕色及白色细横纹。后颈有一条红褐色的领圈。喉部白色,具有灰色的中央纹,其余下体具有淡红褐色和白色横斑;4枚中央尾羽为淡灰色,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尖端,其余尾羽具灰色和黑色横斑和白色端斑。飞行时从上面看,黑色的初级飞羽和淡色的翅膀和体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下面看淡红褐色的下体与白色的喉和黑色的翅尖也很醒目。虹膜金黄色,嘴石板蓝色,尖端黑色,基部较淡,嘴角黄色,蜡膜亮黄色到橙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
褐耳鹰
雌鸟似雄鸟,但背褐色,喉灰色较浓。亚成鸟:灰褐色具棕色鳞状纹,下体具褐色棕纹及黑色羽干纹;与雀鹰亚成鸟的区别在下体具棕纹,与松雀鹰亚成鸟的区别为上体色淡,尾部横纹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