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Smith,1871)是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最大的一种蜜蜂。[4][1]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拉雅排蜂。工蜂腹部体细长,腹部全为黑褐色;头长宽相等;唇基及额均稍隆起,其上的刻点粗细不均匀。雄蜂复眼大,顶端相接,褐色;触角鞭节黑色;胸部及腹部均黑色,无红褐色斑纹。主要采访杜鹃科植物,还采集忍冬科、蔷薇科、菊科、豆科、唇形科等植物,每群黑大蜜蜂一年可猎取蜂蜜20一40千克和一批蜂蜡,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行为上高度适应其高山栖息地,具有独特的家务和蜂群行为。 形态特征
工蜂体长17-20mm;腹部全为黑褐色。体细长;头长宽相等;唇基及额均稍隆起,其上的刻点粗细不均匀;颜面及颅顶刻点极细密;颚眼距长,为触角柄节长的3/4;腹部第3—5节背板刻点粗大不均,第6节背板刻点极细密,腹部全为黑褐色;翅浅褐色。触角窝间被1撮白毛;颊、颅顶密被褐黄色毛;中胸背板、胸侧、腹部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节背板基缘毛密且短,深褐色;足被褐黄色毛,中足基跗节腹面毛最密;腹部黑褐色;第1—5节背板基 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第6节背板被黑色毛。
雄蜂体长16—17mm;复眼大,顶端相接,褐色;触角鞭节黑色;胸部及腹部均黑色,无红褐色斑纹;足黑色;后基跗节内侧黄褐色;后足胫节长度与基跗节长度的比为5:3。体毛黄褐色;复眼密被短黄毛;唇基及单眼周围均被黑毛;颊、前足腿节外侧、胸侧及腹面、腹部第1节背板、腹部腹板均被黄褐色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