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拳三大领袖之一
刘亚梅,原名为刘远拨,生于清咸丰年间,卒于抗日战争前夕。他早年丧父,少年时代随叔父海丰县城东邦塘村公平墟谋生,起初在墟南罗[shē]河的妈宫码头作脚夫,在迎来送往中目睹了太多的不平等事,决意学武强身,打抱不平。起初师从关帝庙南侧万福庵驻锡和尚及公平墟著名拳师蔡君,并曾经远赴惠东县西来庵及飞瓦庵、福建少林寺、湖北武当山、山西大同寺等地深造,把武术内家拳与外家拳兼容并包,融会贯通,独创“吞吐”拳种;他以其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学艺态度修成“朱家教”的代表人物,最终挤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拳三大领袖之列。

人物生平

刘亚梅(1861—1936),字远跋,法号志远,尊称“刘师”,吞吐拳创始人、广东著名拳师、南拳三大 领袖之一。刘亚梅是广东海丰县公平镇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于海丰县城东邦塘村(一说桂树港村)。从小喜爱中国武术,最初在公平郊区万福庵跟随法师学拳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又跟随海丰县飞瓦庵及归善县西来庵的法师学拳艺,清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刘亚梅离开家乡到福建泉州少林寺拜师学艺,始改名远跋。
刘亚梅故居——什货街70号
清光绪十二年,转到湖北武当山群仑寺拜师,取法名志远,专攻峨眉形意拳,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刘亚梅的拳艺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后来刘亚梅又到山西大同寺求师,又过数年,刘亚梅的拳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来由于大同寺南派首领之间发生分岐,他愤而离开大同寺,回到故乡,仍用刘亚梅之名,在公平设馆授徒、卖药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