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号驱逐舰

服役于中国海军北海舰队
哈尔滨号驱逐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052型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舷号112。其标准排水量为4200吨,满载排水量为4800吨,载员编制为230人(包括40名军官),动力装置为2台燃气轮机和2台柴油机的“柴-燃联合动力装置”(CODOG),最高航速为30节,最大续航力为5000海里/15节。[1]
1988年,哈尔滨号驱逐舰由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1991年,哈尔滨号驱逐舰下水。1993年,哈尔滨号驱逐舰加入海军服役。[1]1994年5月8日,哈尔滨号驱逐舰交舰,列入海军序列。 1997年,哈尔滨号驱逐舰与其他舰船一起出访美洲四国和东南亚三国,跨越东西、南北半球,实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横渡太平洋的历史纪录。经受11级风浪的考验,船体完好无损,舰船的建造质量达到一流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舰”。[3]2012年4月22日8时许,哈尔滨号驱逐舰参加“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4]2017 年,哈尔滨号驱逐舰参加海军第24批护航编队参加由巴基斯坦海军倡导组织的“和平—17”多国海上联合演习[2]
哈尔滨号驱逐舰曾被誉为“中华第一舰”。 圆满完成远洋护航、中外联演、演习演练等重大任务 40 余项,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 4 次,涌现出全军“爱舰精武模范士官朱桂全、“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女兵班等先进典型。2003 年,哈尔滨舰被中央军委授予“海上先锋舰”荣誉称号。[2]

历史沿革

1986年4月26日,建造工程启动。该舰技术密集,结构复杂,性能先进,建造有相当大的难度。舰用设备配套涉及到全国19个省市、11个部委和公司、176家工厂和院所,以及国外10家公司。[3]1988年,哈尔滨号驱逐舰由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由于设计和建造交叉进行,使施工出现不固定状态。在中船总公司和上海市国防科工办的领导下,江南造船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并在该舰开工前成立行政、技术、质量、管理机构,发挥江南造船厂技术优势,把平面建造改为半立体、立体建造。为保证特殊钢的焊接质量,江南造船厂为焊接工编写教材,举办39期培训班,经过反复培训,反复实践,焊接合格率上升到90%以上,符合规范要求。为保证工程进度,设计人员大胆设想,做机舱模型,把设备安装难度转移到模型解决,用模型辅导生产设计,取得预期效果。该舰共拍片数千张,焊缝X光拍片检查一次合格率均在90%以上, 主尺度控制在国标军标公差范围。[3]1991年,哈尔滨号驱逐舰下水。1993年,哈尔滨号驱逐舰加入海军服役。[1]1994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江南造船厂,登上新型导弹驱逐舰视察后题词:“弘扬江南精神,建造一流舰船”。1994年5月8日,哈尔滨号驱逐舰交舰,列入海军序列。 1997年,哈尔滨号驱逐舰与其他舰船一起出访美洲四国和东南亚三国,跨越东西、南北半球,实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横渡太平洋的历史纪录。经受11级风浪的考验,船体完好无损,舰船的建造质量达到一流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舰”。[3]2012年4月22日8时许,哈尔滨驱逐舰参加“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4]2017 年,哈尔滨号驱逐舰参加海军第24批护航编队参加由巴基斯坦海军倡导组织的“和平—17”多国海上联合演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