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山

青岛市政府规划建设的“十大山头公园”之一
观象山原名“水道山”,俗称“小石头山”,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是青岛市政府规划建设的“十大山头公园”之一。[1][2]
1891年,观象山被青岛下辖村——大鲍岛村的群众命名为“大鲍岛东山”;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在该山上建贮水池,因此有了“水道山”的名称。[3][4]1905年,德国人建成的观象台迁址至该山,故更名为“观象山”;[1][2]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该山再度更名为“测候山”;[3][5]1923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整理地名时,将此山定名为“观象山”。[3]观象山于1932年建成观象山公园,后于1984年被辟为中国天文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基地。[6]
观象山海拔79米,面积约100亩,山势平缓,草木葱茏。观象山上有观象台、望火楼、四柱圆顶亭各一座,其山垭处还有一座1952年建造的花岗岩石屋,屋内建有中国水准原点。[2][6]

简介

观象山在德国占领之前名为大鲍岛东山。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在此山兴建贮水池,遂命名为“水道山”。1905年,德国人将原设于馆陶路1号的皇家青岛观象台(1898年创建)迁至水道山上,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观象台并称为远东三大观象台之一。1911年,此山改称“观象山”。1914日军占领青岛,更名为“测候山”。1923年,中国接收青岛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将此山定名为观象山,1931年在山顶建成穹顶天文观测室,1932年辟为公园。“穹台窥象”也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