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钺

清朝的大臣
[yuè](1750年9月5日-1841年8月16日),字左田,又名左君,[1]号壹斋、左庶子,安徽芜湖人,[2]清朝大臣,教育家、画家、艺术评论家,[3][4][5]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员。[6][7]
黄钺出身寒门,5岁丧父,10岁丧母。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因岁试成绩优秀,受到督学使者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筠的赏识,入京应试,屡试不第。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之后,在隆五十五年(1790)参加会试,中试第二十一名,殿试二甲第六名进士朝考人选授户部主事。乾隆五十六年(1791),黄钺来到徽州,出任紫阳书院山长,嘉庆二年(1797)就六安书院山长之聘,后又转任安庆敬敷书院山长。[8]嘉庆二十四年(1819),黄钺由赞善升为礼部尚书。次年(1820),出任会试正考官。道光年间被封为军机大臣,不久又调任户部尚书。道光五年(1825),黄钺76岁辞官。道光二十一年(1841),逝于芜湖。道光帝悼惜,追封黄钺太子太保衔,入庙祠,谥号勤敏。道光三年(1823),赐宴玉澜堂,并给功臣绘像,以彰忠义,黄钺是十五位老臣之一。
黄钺擅长诗文、书画、篆,画以山水为主,兼善花卉。他与董邦达齐名,时称“董黄”。[9]黄钺精通鉴赏,清内府所藏名迹多经其鉴定。黄钺在任户部右侍郎期间,其曾参加《石渠宝[]三编》《秘殿珠林三编》之[zuǎn]修工作,著有《一斋集》《画友录》《二十四画品》等。[9]

人物生平

黄钺(1750--1841),字左田,又名左君,号壹斋、左庶子。先祖七世自当涂迁居芜湖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五未时(即公元1750年9月5日13时至15时),生于芜湖西门外升平桥旧第,幼丧父母,由外祖父母抚养,及长,敏而好学。清乾隆年间,“以[lǐn]贡挑录议叙吏目”。乾隆三十三年(1768)四月,黄钺与安徽巡道李世杰在芜湖[zhě]山滴翠轩创建中江书院,招员授业。乾隆五十五年庚戌恩科(1790年),殿试中二甲第六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因与和珅意左,告假回芜,“掌教皖南北书院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