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庵(1905年-1985年),原名廷玳,笔名有晏如、吴青、苏崖,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人[1]。
1924年至1936年先后,刘雪庵就读于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私立中华艺术大学、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理论作曲,是黄自“四大弟子”之一[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刘雪庵与陈田鹤等人在上海组成中国作曲者协会并创办音乐刊物《战歌》。1938年初,他与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武汉组成中华全国歌咏协会(抗日组织)[4]。20世纪40年代初,刘雪庵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曾先后应聘为重庆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国立音乐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 、系主任、教务主任、副院长,江苏师学院艺术系教授、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1]。1985年3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九岁[5]。 刘雪庵的代表作有《满江红》《募寒衣》《流亡三部曲》以及在抗日战争期间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配乐等[1]。 人物简介
刘雪庵(1905-1985) |
拼音: | - | - | - | - | - |
解释: | 作曲家。四川铜梁人。作有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一百三十余首,钢琴曲《中国组曲》以及话剧《屈原》的配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