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修

南宋医学家
杨文修,南宋医家。字仲理,号佛子,诸暨(今属浙江)人。淳厚孝笃,初习儒,以母病久治不愈而去习医,研究精深。朱熹闻其名,尝与之促膝通宵恳谈。著《医术地理拨沙图》。

详细生平

杨文修,字中理,人尊称佛子,大部乡(今枫桥)全堂村人,生于绍兴九年(1139)。文修自幼好学笃孝,六岁时,能口述江革行佣供母等孝子的故事,会背诵“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的诗句。文修的心灵很早就受到“孝文化”的熏陶。
文修的母亲体弱多病。文修的父亲忙于农事,因而料理家务、服侍病人的担子,几乎都压在文修的身上。后来,母亲的身体更衰弱了,文修十岁那年,只好忍痛辍学,承担全部家事。但是,文修总想方设法挤时间,攻读经史子集等经典著作。经过五六年刻苦自学,他已经成为年轻的饱学之士了,邻近的读书人纷纷上门求教。
文修十六岁那年,一年一度的秋考将要来临,父亲叫文修应试,也好弄个一官半职。但是,为了服侍母亲,文修决意不去参加考试。父亲发怒了,责儿子不思上进。文修哀求道:“母亲病在床上,儿子怎可撒手不管,去谋求功名利禄呢?”父亲被文修的孝心感动了,便让他留在家中伺候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