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攀龙-抖音百科
武攀龙(1611年-?),字际云,号作霖,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府交城县(今山西省交城县),是清朝的政治人物及进士。他在顺治三年(1646年)成为进士,并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河南布政使、江宁兵备道防政刑科给节中等。他还与顺治朝监察御史李之奇合作,在卦山太极峰巅建造玄武塔。[1] 人物经历
武攀龙生于明末清初时期的交城县北山武家庄(现属于古交市马兰镇武家庄)。他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通过山西乡试获得第三十七名举人的资格。随后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为进士,并在次年被授予河南洛阳县知县的职位。此后,他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多次升迁,包括担任刑科给事中、湖广布政使司参议、河南管粮道、按察使司副使以及江宁兵备道等职务。[2] 文化贡献
武攀龙在文化领域也有显著的贡献。他在交城卦山天宁寺山门外石阶前的牌坊上留下了“罗天接引”四个字的手迹。此外,他在卸职返乡后,在城内的东正街路北修建了一座一进三院的府邸,该府邸的设计和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特色。他还曾在武家庄武公祠创立了俊秀书院,致力于推广文化和教育事业。在文学方面,武攀龙参与编写了《交城县志》,并在康熙八年完成了刻版工作。他对龙门渠的建设也有所贡献,捐赠了500两白银用于该项目。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曾负责整理并修订《洛阳县志》,为后世版本的编纂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有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