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蚕蛾-抖音百科
小型,拉丁名: Caddisfly announcement,属石蚕蛾科,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色,翅膀褐色,停栖时呈屋脊状,各脚细长。本科通称石蛾或石蚕蛾,幼虫为水栖性,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细砂、枯枝等黏结成巢,每一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巢型,成虫生活于溪流附近,栖息量很多。 毛翅目行完全变态,幼虫5至7龄水栖,栖息清净无污染的池塘或溪流,故有水质指标的意义。多数种类为捕食性,擅于构筑巢室藏身或捕食,形状各异,有些呈喇叭状、筒状或不定型等,巢室材料就地利用,除了小沙石也会利用水中的枯叶,以吐出的丝线黏着,有些巢室前方有一个开口,方便取食自然流进的有机漂流物。幼虫头胸部骨质化,胸足发达,不具腹足但腹末端有一对臀足,其上具强臀钩。幼虫成熟化蛹,蛹室建于水中,要羽化时,预成虫会用上颚咬破蛹壁游到水面,再爬到石头或枝条破蛹羽化成虫。 形态特征
体形如蛾,黄褐色,长约2厘米,展翅阔6厘米。头部略星卵形,黄色,头顶密被黄色及白色刚毛。复眼1对,单眼3个。口器退化,小颚与下唇形成短吻管,适于啜吸。触角1对,基节及末端均黄色,其中央则呈黑褐色。前胸短小,前胸背密生黄色及白色刚毛。中胸背大,两侧各有1黑褐纹。翅2对,密生短毛,不透明,后翅大于前翅;前翅的前缘黄褐色,散布有小形的褐纹,中央有1黑色大纵条,内缘及后缘皆灰褐色,有褐色棱纹,后翅深黄色,外缘暗黑色。足3对,黄色,腿节及跗节的大部为黑褐色。尾端有突出的长刺2条。幼虫略似蚕,有胸足3对,腹部有原足1对,并有腮。 成虫多出现于水边的草木上。卵产于水边的石上或草根上,幼虫孵化后入水中,用丝腺的分泌物缀合叶片、木片、砂石等造成各种管状的栖管而藏身其中,露出头,胸及足匍行于水底,食水草或小虫,渐次化蛹而为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