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高标

崇祯年间著名清官廉吏
叶高标(1593~1641),字自根,号大木,海丰县吉康都(今属陆河县)螺溪人。明天启四年举人。崇祯元年 (1628) 春,叶高标上京参加会试,连捷,考取戊辰科三甲第42 名进士,授安徽省歙县知县。历任刑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礼科左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并被崇祯帝简授特权,总理天下粮饷。叶高标勤于职守,敢于谏净,鞠躬尽瘁的清官,被时人誉为“谏议名卿”。因其为公殉职,追赠为太常寺少卿,对程朱理学和《左氏春秋》颇有研究心得。[1]
童年为邑[xiáng]生,读书于莲山鹤峰。明崇祯元年( 1628年),登进士。初授安徽歙县县令。崇祯六年(1633年),奉命核查粮饷,获御赐牌匾“职任最为清要”。崇祯年间,四方多事,高标一身辛劳,独肩重负,受皇上赏识,知其能而大用之。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义军攻陷河南洛阳福王朱常洵被杀,福世子逃往怀庆(今河南省泌阳县),高标冒暑兼程抵达怀庆,传达帝旨,[]慰福世子,与当事者商[què]机宜,劳伤过神,病越五日,沉[]不起。河南河内(今泌阳县)令屡询遗言,高标端坐凝气,语不及私,唯以寇患为嘱,言讫而逝。讣闻到京,朝廷悯恻,赠太常寺少卿,归葬惠州西湖黄塘凤山之麓,遣官谕祭。邑城建乡贤祠崇祀。[2]

人物生平

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