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琴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
三弦琴,又称“三弦”“弦子”“柳条”,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广泛应用于中国曲艺、戏曲音乐及民族管弦乐队之中。[1][2]三弦构造分鼓头、琴杆、琴头等部分,种类分为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2][5]
秦代,三弦由“弦[táo]”演变而来。[4]唐代,最早记载于崔令钦撰写的《教坊记》。[6]宋、元时期起,三弦逐渐运用于金、元诸宫调等民间曲艺。[1][6]明代,三弦由中国传入琉球诸岛日本[1]清代晚期,大三弦产生。[4]近代,用于“京韵大鼓”等曲艺伴奏。[1]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弦逐渐成为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2]
三弦不仅是一件音乐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独奏乐器,在中国民间歌舞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器乐合奏中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6]当今京剧秦腔粤剧等剧种伴奏中,三弦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说唱艺术中,三弦地位更为显著,京韵大鼓、苏州弹词、陕北说书等南北说唱艺术都使用三弦来伴奏,西河大鼓单弦更是专门由一个人弹奏三弦伴唱。[7]

历史流变

秦代,三弦由“弦鼗”演变而来。[4]唐代,最早记载于崔令钦撰写的《教坊记》:“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者,谓之‘搊弹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