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

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道教宫观
上海城隍庙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道教宫观,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原为金山庙,祀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所以又名霍光行祠。[4]庙宇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到清代道光年间,庙基逐渐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自清道光开始,城隍庙不断遭遇战火破坏,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吴淞,由于将上海城隍庙作为驻地,殿堂被破坏一空;随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在同治四年(1865年)、七年(1868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等年间都有重修记录;新中国成立后,关闭了城隍庙大殿以外的其他各殿,保留了神像,但在1966年4月,上海城隍庙部分神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被毁;1994年以后,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成立,对上海城隍庙逐步进行修复和开放。[3][1][5][6][7]
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但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整体上看,上海城隍庙前后共三进:第一进供的是霍光;第二进供的是秦裕伯;第三进是城隍夫人。整体坐北朝南,内部有大门、二门、戏楼、大殿等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庙内主体建筑有大殿、元辰殿、父母殿等十二个殿堂,总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城隍庙的主要宗教活动包括每年清明节、农历七月半十月初一的“三巡会”,每年不同时节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包括祭祀、进香、写经等。[8][3][9][10]
上海城隍庙于200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获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首届全国和谐寺观教堂”等称号。[11][12][13]

名称

城隍神,是城市的保护神,“城”,就是城墙;“隍”是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故城隍神就是一个地方的保护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