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

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的国家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 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黎巴嫩地处地中海东岸,北和东与叙利亚接壤,南邻以色列,西濒地中海,由一条狭窄的领土组成,总面积10452平方千米,首都为贝鲁特[1]截至2023年2月,人口约607万人,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9]
黎巴嫩全境按地形自西向东分别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东黎巴嫩山脉。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巴嫩最高点。该国河流众多,利塔尼河为该国最长河流,[19][20]向西注入地中海。黎巴嫩属地中海气候,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21]黎巴嫩是古老的腓尼基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7世纪前相继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所统治。7世纪初今黎巴嫩境域并入阿拉伯帝国。16世纪时,黎巴嫩被奥斯曼帝国所征服,并在接下来的400年中一直处于其统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在法国干涉下,组成现代黎巴嫩的五个省份接受法国委任统治。1943年独立后,黎巴嫩建立了独特的政府形式,由主要宗教派别掌握政治权力。1975年黎巴嫩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影响了该国的经济发展。近期黎巴嫩多发党派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和以色列叙利亚两国关系紧张。[1]
黎巴嫩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22]该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3]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以四大支柱产业(金融、侨汇、旅游、贸易)为主的服务业占黎巴嫩GDP的70%左右。[23]2019年以来,黎巴嫩银行体系濒临崩溃,通货膨胀率急升。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造成至少137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另有数十人失踪。[24]银行业危机、贝鲁特港大爆炸以及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等因素相互叠加,使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2023年2月1日起,黎巴嫩镑对美元汇率将从1507.5:1调整为15000:1,贬值90%,该国四分之三以上的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25]世界银行估算数据显示,2022年黎巴嫩GDP约220亿美元,通货膨胀率186%。[8]2021年黎巴嫩人均GDP为4136.1美元,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26]2021年,黎巴嫩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06,位居全球第112位,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12]
黎巴嫩文化源自不同的文明,它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通过融合其他文明而发展起来的。由于黎巴嫩种族和宗教群体的多样性,使得该国的节日、音乐风格、文学和美食呈现多元化特点。[27]该国著名作家纪伯伦(Gihran Khalil Gibran)对阿拉伯文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28][29]黎巴嫩传统音乐的特点是使用乌德琴、卡农琴、达布卡琴和达夫琴等中东乐器,使得黎巴嫩音乐有别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音乐,而且音乐节众多。[30][31]截至2023年12月,黎巴嫩已有扎加尔唱诵诗歌、阿拉伯书法、阿尔曼努希(Al-Man'ouché)等三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2]截至2023年12月,黎巴嫩境内已有安杰尔、巴勒贝克、提尔城、比布鲁斯等6项世界遗产[14]该国著名旅游景点有杰达溶洞、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比布鲁斯、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勒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等。
黎巴嫩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外强调其阿拉伯国家属性,调整与叙利亚关系,积极发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国的关系,黎巴嫩与几乎所有其他阿拉伯国家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并于 2002 年 3 月主办了阿拉伯联盟首脑会议。同时,黎巴嫩也非常重视同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关系。[1]截至2020年,黎巴嫩与98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其中73个国家在黎巴嫩设有使领馆。[33]黎巴嫩是联合国成员国、阿盟成员国,接受世界银行、阿拉伯经济社会发展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援助。[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