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英文名: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School of Finance,简称:人大财金、财政金融学院)是教育部直属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单位。学院设在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明德主楼,院长为庄毓敏。[7][8][1][2][c]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财政信用借贷系。1954年6月,财政信用借贷系更名为财政信用系。1960年6月,原财政信用系与贸易经济系合并成立财政贸易系,直到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后并入 北京经济学院。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原财政贸易系重新分为财政系和贸易系两个系。1988年1月,财政系再次进行调整,原财政、金融与国际金融专业组成新的财政金融系。1997年5月,财政金融系与投资经济系合并,组建成立财政金融学院。新成立的财政金融学院通过财政系、货币金融系、应用金融系、保险系4个教学单位开展工作。财政学、金融学于2001年、2006年、2013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蝉联国家级重点学科。2011年和2013年,财政金融学院分别成为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9]2021年7月,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开设的“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0]2024年11月30日,第二届人大财金业界校友年会在北京举办,金融EMBA校友会宣告成立。[11] 财政金融学院设有财政系、货币金融系、应用金融系和保险系四个院系。[6]截至2024年3月1日,学院有在岗专任教师8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2206人,其中本科生1047人,硕士生919人,博士生240人。学院设有本科专业6个(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其中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税收学、保险学等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硕士学位点3个(金融、税务、保险),博士点4个(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 )。[1] 历史沿革
财政金融学科的创建与探索(1950年—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