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

一项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滚击木瓶的室内运动
保龄球(bowling)又称“地滚球”,是运动员手持用特别材料制成的保龄球,通过抛掷使球体在木制或合成的球道上滚动,最终以地滚的方式击倒木瓶的一种室内体育活动。[1][2]保龄球比赛以局为单位,通过击倒球瓶数换算成分数,按照6局总分累计决定胜负。[7]
现代保龄球运动起源于公元3-4世纪德国的“九柱戏”。17世纪,荷兰移民将9瓶制保龄球带到了美洲。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美国人对9瓶制保龄球进行了改革,创立了10瓶制保龄球。1875年,世界上第一个保龄球协会正式成立。1952年,国际保联(FIQ)正式成立。[2]1954年,第一次国际保龄球比赛在赫尔辛基举行,共有7个欧洲国家参赛。1988年汉城奥运会,保龄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保龄球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8]
保龄球运动的最高世界组织是世界保龄球联合会,1963年至2003年期间,该组织每四年举行一次世界保龄球锦标赛。此后,男、女世锦赛分开举办,每两年一次。[9]此外,世界运动会、亚洲室内运动会东亚运动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也设有保龄球项目。[10][11][12][13][14]
据统计,在全世界的90多个国家中,共有1.2亿人打保龄球,其中仅在美国就有7000万人。[15]产生了美国选手Dick Weber 、Earl Anthony、中国选手杨穗玲等著名保龄球运动员。[4][5]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