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
关羽(?-公元219年)[a]汉族,原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时河东郡解县常平里人(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汉寿亭侯。[1][2]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关羽犯事逃亡涿郡,后投奔刘备,兵起涿郡,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刘备因功升任平原相后封关羽为别部司马。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关羽助刘备得徐州,但被吕布偷袭得手,后跟随刘备投靠曹操击败吕布,被刘备安排驻守下邳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进,刘备兵败,曹操待关羽以厚礼,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后因关羽阵斩袁绍部将颜良而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不久关羽留书辞别,重新追随刘备。后刘备得荆州,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与鲁肃单刀赴会。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兵围攻魏征南将军曹仁,又大破魏左将军于禁,水淹七军,一度使曹操迁都的打算,后由于拒绝孙权的联姻而被孙权联合曹操击败,与其长子关平在临沮被孙权部将杀害,享年五十九岁。[2]后主刘禅即位后,于蜀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秋九月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次子关兴承袭其爵位。[2][3]
关羽的忠义精神受到官方朝廷和民间百姓的推崇敬仰,北宋以后受到历朝加封,同时还被佛教奉为伽蓝护法神,被道教奉为关圣帝君、伏魔大帝,被民间百姓奉为武财神和雨神等,后世尊称其为“关公”,他也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4]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5]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关羽是万人敌,他报效曹操,有国士的风范,但他刚愎自用且傲气自矜,最后因短处致使战败身死,这也在常理之中。”[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