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

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小型处理构筑物
化粪池(Septic tank)[1]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原理来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4]化粪池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截流和沉淀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污水管道堵塞、减少管道埋深、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可截流生活污水中的粪便、纸屑、病原虫等杂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污水处理厂的污染负荷或水体污染压力。[4]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普遍采取污水集中处理方法,逐步取缔化粪池,但在乡村分散污水的治理中,化粪池仍发挥着重要作用。[5]
化粪池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4],1860年法国人在住宅与粪坑之前建造了一个“箱”[1],1881年,法国的《宇宙》杂志称之为“MOURAS”池。“MOURAS”池是现代化粪池的先驱,被认为是人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开端。[5]1883年,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两格化粪池。[5]1895年,英国研究人员申请了将“MOURAS”池改进为化粪池(Septic tank)的专利。[1]随后,化粪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5]1905年,德国研究人员设计出双层沉淀池(imhoff tank)。[5]21世纪后,日本的化粪池逐渐向固液分离、预制式化粪池及研发微生物载体等方向发展,逐渐改良为具备处理污水功能的小型设施。美国更加侧重于改善化粪池性能,通过提高密封性以及安装循环装置,提高厌氧发酵效率。[1]
化粪池按格数可以分为单格化粪池、两格化粪池、三格化粪池等;根据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砖砌化粪池、现浇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玻璃钢化粪池、沉管化粪池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等。[6]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后,在重力作用下,大颗粒物质沉降到底层,形成沉渣层。比重轻的物质(油脂等)或夹带气泡的絮团上浮形成浮渣层。在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经过充分稳定化后,清掏的固体可以作为肥料,中间层液体在环境要求不高时可直接排放,或进入下一环节的污水处理[5]

简史

国际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