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
同治(满语为yooningga dasan[a]),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使用的年号,使用时间共计十三年。[1][3]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病逝,年仅六岁的皇子爱新觉罗·载淳即位为帝。原定年号“祺祥”。慈禧皇太后与慈安皇太后联合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开启太后垂帘听政时代。同年十月初九,载淳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下诏改次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同治年号使用范围以清朝统治区域为界。同治年号自同治元年正月初一(1862年1月29日)开始使用,到1875年2月为止,共计十三年。其中同治帝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去世。同日,两宫太后召群臣议立清德宗爱新觉罗·载[tián]继位,十二月十五日(1875年1月22日)下诏改次年(1875年2月6日)为光绪元年。[1][4][5]
“同治”年号的满语寓意为“共同治政”,汉译为同治。[3]

改元原因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承德避暑山庄病重,他决定立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太子,并颁布诏书,任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以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顾命大臣,共同协助处理国家政务。同月咸丰帝病逝,年仅六岁的载淳继位为帝,拟定年号为“祺祥”。他的嫡母钮祜禄氏与生母叶赫那拉氏,均被尊为皇太后。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意图掌握大权,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发动“辛酉政变”,废除八大顾命大臣,十月初五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十月初九,载淳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将改次年为同治元年颁诏天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