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堂

始于明朝的宫殿名
同道堂,宫殿名。清宫和御苑中以同道堂命名的殿堂共有两处,一处在紫禁城内,即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的后殿;一处在圆明园内。前者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咸福宫同期建成,清沿明旧,仍名曰同道堂。[1]

简介

同道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与咸福宫同期建成,清朝沿用明代旧制,名曰同道堂。同道堂为清朝嘉庆道光以及咸丰皇帝守孝之处,内部至今仍保存着清代的遗迹。明间正中有咸丰御笔“襄赞壼仪”匾,东次间北墙上悬挂“译经萃室”匾,东次间东墙上有咸丰元年(1851年)奕訢书写的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横幅。此外,各开间的槅扇上均有当时亲王、大学士以及军机大臣们题写诗句或绘画小品的槅扇心。同道堂东尽间东侧墙上挂有咸丰帝守孝时所刻的“克敬居”楠木匾额,刻楷书满、汉文,填青(蓝)色。咸丰帝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避难热河,由此处撤离。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曾在此处小憩。同治以后同道堂不再有人居住。
故宫▪同道堂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