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

川菜传统名菜
1
5
回锅肉,又名“熬锅肉”,[2]也称“过门香”[4][5],是川菜家常味代表菜。该菜起源于四川民间,以猪肉为主要原料,搭配蒜苗或其他时令蔬菜。所谓“回锅”,是指食材先煮后炒,两次入锅,二次烹调之意,将"回锅肉"翻译成英语,亦指"煮了第二遍的菜"。[6][7]
传统回锅肉多选用猪坐臀肉(俗称二刀肉),配青蒜苗、四川郫县豆瓣酱、甜面酱等烹制而成,具有色泽红亮、咸鲜微辣、肥而不腻、香气浓郁的风味特点。菜品于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四川回锅肉”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2020年入选成都经典川菜、2021年获选四川省级“天府名菜”。[8][9][10][11]

历史渊源

回锅肉的起源,相传来自于四川民间祭祀,煮熟的猪肉,其实是“三牲”祭礼中的供品,俗称刀头。传说川人家祭,多在初一、十五,人们将带皮的“二刀”肉放锅里,不加调料用白水煮至七八分熟,再放到祭台上祭祀,祭祖敬神之后,再将它切片回锅加上各种佐料炒制成菜。这种祭祀用的猪肉,便是后世烹制回锅肉的上好原料。[12][13][14]
另一种关于回锅肉由来的传闻,则是起于清末成都姓凌的翰林[a],因官场失意,退隐后潜心研究烹饪[rèn],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将猪肉蒸熟后再煎炒,因久蒸而保持住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因此得名久蒸“回锅肉”。[15]从相关记载来看,回锅肉的大致成型,最早可以追溯至北宋,明代《竹屿山房杂部》记载的菜肴“油爆锅”:“取熟肉,细切脍,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除了配料不同外,其烹饪方法与后世的回锅肉已非常相近,凌翰林的隔水蒸回锅肉,只是在传统回锅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12][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