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

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是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1]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可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按服务范围和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可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区城快速铁路、市郊铁路。车辆制式主要有普通轮轨车辆、胶轮导向车辆、单轨车辆、磁浮车辆、自动导轨车辆、直线电机车辆、索轨交通。[2]
1775年,英国人约翰·乌特兰发明的有轨马车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在英国斯托克顿至达灵顿的铁路上正式通车。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长6.5km、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的地铁线路在伦敦建成通车。1886年,美国阿尔拉巴州的蒙哥马利市开始出现有轨电车系统。随着汽车的发展,尤其是私家车的涌现,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的状况日益严重,于是各国城市开始拆除有轨电车。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在考虑修建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有轨交通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着手利用现代化技术改造和发展有轨电车系统。1978年3月,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将该有轨电车交通统一命名为轻型轨道交通,简称轻轨交通。1994年4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市长会议上,提出要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3]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2]截至2020年底,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的538个城市已成功实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里程达33346.37公里,车站数量超过34220个。[4]

历史沿革

1775年,英国人约翰·乌特兰发明的有轨马车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是一种用马匹作动力,牵引车辆在钢轨上滚动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1832年,约翰·斯蒂芬森在美国纽约第四大街建立了第一条市区有轨马车线路,运营达3年之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