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的天宝年间,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5]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古城城楼雄伟,城区道路仍保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设有大理古城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7]主要景点有古城墙、洋人街、崇圣寺三塔等。[6][8]2019年10月,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 大理古城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3][9][10]
名称由来
段思平在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立大理国时,将羊直咩城作为都城,并将国号定为“大理国”,同时将叶榆改名为大理。“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段思平改国名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便沿袭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