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人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
大荔人(Dali man),又称智人大荔亚种,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1978年,大荔人化石在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砂砾层中被发现[1],因此得名。该化石是一具不足三十岁的男性头骨,具有明显的早期智人体质特征。[2]

形态特征

大荔人头骨化石保存较为完整,缺少下颌骨和牙齿。脑颅右侧后上部及左侧颧弓缺损,硬腭及齿槽受压挤而向上移位,导致颜面下部变形。头长207毫米,头宽经复原后测量为149毫米,重450克。头顶低矮,前额扁平,眉脊粗壮,吻部不甚突出,颧弓细弱,颅骨最宽处不在颅底而在颞骨鳞部后上部。颞骨鳞部不呈三角形而呈圆鳞状,面部扁平。脑容量估计为1120毫升。总体而言,大荔人的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面部特征与现代黄种人相似,与欧洲、西亚的早期智人差异较大。[3]

生活环境

大荔人生活在中更新世末期,距今约15至20万年前。他们的生活环境包括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如古菱齿象、肿骨大角鹿鸵鸟等,以及鱼类和软体动物化石。植物孢粉分析显示,当时的气候不如北京人生活时期的温暖湿润,可能更为温和且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