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觉寺又称大觉禅寺,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阳台山东麓,始建于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是金章宗时期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元朝时期重修,改称灵泉佛寺。明宣德三年(1428)重建,改名为敕建大觉禅寺[1][2][3]宣德三年(1428年)至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皇室对大觉寺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基本奠定现存寺院建筑和规模。[4]
大觉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就势,保持了辽代契丹人建筑“朝日”的习俗。全寺建筑布局大体分为中路、北路和南路。中路为六进院落,院内中轴线长约400米,自东向西,山门殿、碑亭、功德池、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藏经楼舍利塔、龙潭、龙王堂依次递进。北路为旧时僧舍,有方丈院、畅云轩等。南路为清朝帝王行宫,是由戒台、四宜堂院、憩云轩、领要亭及山石、泉瀑组成的园林式建筑。[2]
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丁香花崇效寺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内有“八绝”,分别是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每年4月,大觉寺都举办大觉寺玉兰文化节,还举办一些展览和文化活动。[1]
新中国成立后,大觉寺经过多次修缮,基本恢复明清时的建筑风貌。1992年4月10日,大觉寺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5月25日,大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