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

泽泻目下一科植物
天南星科(Araceae)是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木兰纲(Magnoliopsida)下的一个世界性的大科[3][4],截止到2018年,科内有125属3750余种植物[5],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尤以热带分布较多,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极大多数的属不是限于东半球,即是限于西半球[1][5]。目前在中国截止到2023年,有天南星科植物40属278种[3]
天南星科植物一般为草本植物,部分种类具球茎,少数为木本或藤本植物。该科植物最特殊之处在于其“佛焰花序”,它具有一肉质、粗壮的花序轴,通常呈直立状,其上密生两性或单性小花,称为肉穗花序。肉穗花序的基部有一片似叶状的总苞片,称为佛焰苞。花后结肉质浆果[6][7][1],多数生于阴湿环境,喜温暖、湿润和荫蔽环境,抗寒力较低,栽培以微酸性、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6]
天南星科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有着广阔的药用、食用、观赏、经济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8]。该科种类的50%以上为药用植物,如菖蒲Acorus calamus L.)、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 (Lour.)Schott)都是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芋属蘑芋属的块茎常供蔬食,也可代粮,或用作工业上的糊料;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则是产量高、放养容易、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良水生饲料;同时该科中引进的种类通常作热带庭园的观赏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观赏园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4][10]

植物学史

截止到2018年,天南星科共计有125属3750余种[5]。在欧洲早于1707~1778之前,就有不少植物学家描述过欧洲的一些天南星科植物,如植物学家L. Fuchs、R. Dodoens、J. Ray等,他们把当时所知的天南星科植物归为同一类植物。其中法国的植物学家J. P. de Tourefort他认为这个科的特征是一朵具单一花瓣的花,其原因是他把佛焰苞看作花瓣,把布满许多小花的肉穗花序看作是“不正常”的雌雄蕊,通过这个特征把分布于欧洲天南星植物(海芋属Arum、 龙线属Dracunculus和鼠尾南星属Arisarum 3个属)组合为一个没有科名的“class”。Tourefort的思路甚至影响到分类学之父的林奈,使其在他的“Species Plantarum”中仅记载了26种天南星科植物,分别属于龙莲属(Dracontium L.)、疆南星属Arum L.)、石柑属Pothos L.)和水芋属(Calla L.)4个属,在“Genera Plantarum”中增加了大[piáo]属(Pistia L.),在“Species Plantarum”第2版中也仅增至36种,分类种类较为局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