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鱼宴指辽代历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猎捕获第一条鱼后举办的盛大宴会。《辽史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zuò]皇帝一》:“二月丁酉,如 春州,幸 混同江 钩鱼,界外 生女直 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辽 朝历代皇帝经常在 达鲁河 或 鸭子河(混同江)的春捺钵钩鱼。捕获头条鱼设宴庆祝,称‘头鱼宴’。” 内容简介
头鱼宴最早只是北方游牧民族度过漫长的冬天后补充粮食,同时活动筋骨的一种手段。而辽代虽然有京城,但习惯却和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类似,君臣的日常生活、国政之中心都不在首都“上京临潢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而是在“捺钵”(行宫)。由于辽代帝王随季节气候和水 草变化,四时迁徙,故“捺钵”分为“四时捺钵”,即“春水”“夏凉”“秋山”“坐冬”。春"捺钵"(契丹语,意思为“行宫”,即“皇帝行走中的宫殿”。)时,皇帝和臣僚共议国事,校猎讲武,属国、部族的酋长、首领都来朝见,皇帝设宴款待,君臣共贺。对于头鱼宴,一直有争议的就是,此头鱼指的是第一尾鱼还是第一网鱼,但多数学者倾向于钩鱼,也就是第一尾鱼。 发展历程
作为我国古代风俗的一种,头鱼宴盛行于辽代,金代仍然维持这一活动,不过改名为“剌钵”,金国被灭后渐渐衰落,但并未完全消失,清代皇帝仍有类似的游猎活动,在东北圈建多处皇家围场,“避暑热河,秋猎木兰”。当代吉林松辽一带仍有此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