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溪寺登街-快懂百科
沙溪寺登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沙溪坝子中心,四周环山,黑溥江由北向南从坝子中间穿过,向南汇入澜沧江。历史上,该地区经济发达,早在约3000年前,这里就可以大量冶铸青铜器,并开始冶铸铁器,冶铸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时,这里是南诏北疆政治、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元明以来,由于今大理邓川坝中路道开通和建置疆域的变迁,寺登街以滇藏线茶马古道上集市的形式得以保存下来。[1] 沙溪寺登街是由四方街、东巷、南、北古宗巷四个街区组成的古集市。四方街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四方一街及古巷道的民居呈前铺后马店的建筑风格。寺登街上的核心建筑有魁阁带戏台和有600年历史的兴教寺,是我国目前保留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2]清代末期,寺登街上的马店较多,较为有名的包括欧阳家、赵家、陈家、杨家、李家。寺登街上的欧阳家和赵家现存较有特色的“家巷”。[1]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云南省沙溪镇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2] 沙溪寺登街在历史上曾保持“夜市”之风,清代曾任剑川州知州的张弘在其《滇南新语·夜市》中描述了沙溪、甸尾的夜市情况。此外,寺登街周边的古道、古桥是茶马古道的动脉,保存较好的有玉津桥、石鳌[áo]桥。寺登古镇东西南北四面通道上各建有关卡,东卡大折坡哨和北卡明涧哨为哨卡,西卡马坪关和南卡大树关为盐卡,专施收盐税。寺登街至今仍保留有较完整的茶马古道路段和马坪关路段。[1] 历史起源
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由于洱海泽国的水阻,澜沧江、怒江高山峡谷的险恶,这里一度成为北进川藏、南入中原以及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友好往来的贸易集散地。赶马的汉子从西藏运来皮毛和药材,在这里交换成藏区紧缺物品食盐和茶叶,有的还到大理等地做生意。寺登街当时就是热闹的集市。南来北往的藏、汉、纳西族商人的马帮都在这里歇脚,有的则交换各自带来的货物。踏上寺登街,映入眼帘的是清代的民居和木板铺子,脚下摩挲的是明朝留下来的石板和马蹄印迹,吸进肺腑的是千年古槐和玉兰的香气,街角一位拉二胡的老者不经意间拨弄的竟是《浪淘沙》的曲调……恍惚间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历史的长河,若不是街道不见了当年的繁华,简直让人怀疑时间是否停滞了。如今的寺登街,那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商铺、旅馆和石头铺就的青石路面,依然会让人联想起叮叮当当的马铃声和各地客商的吵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