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

粤西传统民俗活动
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盛行于粤西鉴江、罗江流域及雷州半岛一带,以茂名、湛江为主。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有的地方在农历七八月份也有年例,称做“返秋(翻秋)年例”。[4]粤西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这是当地农村的第一大节日。[3]
据传,年例是由元宵节演化而来,还有传说年例活动是由粤西冼夫人氏家族祭祀祈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如今的年例。[1]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相关记载。根据史料,“年例”最初是由粤西地区兴起传入的,源于明代,到清代时就已十分流行。[7]年例期间,鞭炮声伴随着锣鼓声不绝于耳,家家张灯结彩,村里布置彩楼、彩廊、画廊,搭建花桥、花塔,装扮飘色、泥塑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尽献于众。[1]
年例期间,重要的活动有舞醒狮、点灯笼、燃社火、游神庙、上刀山、过火海、鸣铳炮、插彩旗、送瘟神、烧纸船等活动,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3]粤西“年例”已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3]

历史演变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