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经济学是基于对开源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这一领域的经济学理论在国外刚刚兴起,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综观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可见,开源经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基于参与者激励机制、生产方式与治理机制、产品公共性等几个方面。
简介
开源经济学源于开源软件的经济学研究。所谓开源软件就是开放源代码软件,它的生产模式与传统的软件生产模式--套装出售与客户定制完全不同,它是将软件的源代码在一个网络社区(开源社区)内公布,任何社区成员都可以免费得到,并对其进行修正、改进或创新,其成果免费与其他成员共享。在与市场中拥有知识产权的商业软件的竞争中,开源软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的甚至已占据了某些类型软件市场的主导地位。 开源软件所代表的新的经济理念和独特的生产方式吸引了包括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在内的诸多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Raymond是公认的最早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开源”现象的学者,1998年他出版了堪称开源经济学“圣经”的著作《大教堂与集市》,描述了开源软件的运作原理,比较了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在生产组织方式方面的不同。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吸引了包括Tirole、Lerner和Krogh等在内的经济学家的关注。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理论分支--开源经济学。 内在与外在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