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玻璃

玻璃水晶俗名
由特定成分的玻璃经热处理控制晶化而获得的含有大量微晶体的整体玻璃。又称玻璃陶瓷。英文名称microcrystalline glass。[2]由S. Donald Stookey博士于1952年偶然发现。[2]
新型微晶材料的开发研制最先起于美国亚洲日本紧随其后,成为世界上新型微晶材料的生产大国,此后欧洲亚太地区的经济兴旺国家不甘落后,也加紧开发研制。中国的微晶材料起步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微晶材料的生产工艺根本上已趋于成熟,进入了实用阶段。它主要用做建筑装饰材料、飞机、火箭、卫星结构材料,医疗、化工等防腐材料以及军事上,如激光制导材料等。[3]
微晶玻璃是新型微晶材料的一种,它是通过根底玻璃或其它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进行控制晶化而得到的一种中含有大量微晶体玻璃体的复合固体材料。[3]
更具体说,它是在高达1500℃高温条件下,从含特殊成份的玻璃液中析出的特殊晶相及硅灰石晶体和玻璃相结合致密整体结晶材料。其颜色多种多样。生产方法可分为烧结法、压延法、浇铸法。产品按配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矿渣类。所用原料为矿渣、石英砂长石石灰石萤石白云石滑石等;第二类为泥沙类。所用原料为泥沙、石英砂、长石、纯碱、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萤石等。由于微晶玻璃是硅灰石相和玻璃相相结合的致密整体结晶料,颜色上是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因而其外表特征既有陶瓷的特征,又与天然石材极其相似,加之材料形状多为板材,因而许多人又将其称作为微晶板材、微晶石材、微晶玉石、玻璃陶瓷、结晶化玻璃或人造石材等等。由于其结构极为致密并用作外表装饰材料。因此,又有人将其归为实体面材。与建筑陶瓷及天然石材制品相比,由于微晶玻璃具有特定性能的晶相析出。因而,在机械强度、外表硬度、热膨胀性能、耐酸碱及抗腐蚀等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3]

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