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

中国民间击弦乐器
扬琴,又称为“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或“蝴蝶琴”等,是中国的一种民间击弦乐器。关于扬琴的起源说法不一,而人们普遍信服的说法是明朝时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中国,最初只在广东一带流行,清末时遍及中国,经过中国民间艺人不断改造,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的中国扬琴,与欧洲扬琴、西亚-南亚扬琴并列成为世界三大扬琴体系。[1][2][3]
扬琴种类繁多,主要由琴体、琴码条、滚轴、变音小推车、琴弦、调音器琴竹、琴架等部分构成。它音色明亮、清脆,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既能在慢奏时发出如叮咚山泉的音色,也能在快奏时发出潺潺流水的音色,有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演奏技巧丰富。主要运用于戏曲和说唱音乐中,是粤剧吕剧闽剧等戏曲乐队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是“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在中国各地域均有发展,在长期的演奏中逐渐形成了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等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不同流派。四川扬琴分别于2008年、2011年被列入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5];2008年,湖北省恩施扬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1][7][8]

历史与发展

中国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