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基督教派之一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简称LDS Church或LDS) 俗称摩门教(Mormonism),是美国基督教新教教派,1830年由美国人约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在纽约州创立,其声称要恢复原始基督教义,复兴已背离真道的基督教。[1][2]
史密斯宣称得到先知关于古代美洲人民的宗教和历史记录,并据此编译《摩尔门经》,1830年创立耶稣基督教会,并制订信条和教律。1834年教会正式命名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也称“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教会发展之路崎岖波折,因其与基督教迥异的教义和一夫多妻制的律法等原因屡遭当地居民排挤和驱逐,史密斯率众信徒辗转于俄亥俄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等地。1844年史密斯被枪杀,教会出现内部分裂,杨百翰带领教会主体一路西迁至犹他州盐湖区,建立新家园。期间教会从与联邦政府冲突不断,到逐渐妥协、融合,实现向世俗化的转型,二战后获得较大发展,发展经济,涉足政治,掌握媒体,扩大国际影响力。[3]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信仰内容包括上帝、耶稣基督、原罪、救赎、复活、末日审判等基督教的基本神学教义,但与基督教相比有着不同的解释。教会信奉众神论,即神是三位神而非独一神;承认耶稣对人类的救赎与牺牲,认为基督将在不久的将来再次降临人世;相信上帝的权威,但也认为人可以通过努力在属灵世界成为神;[3]认为基督再临统治千年之后,人间出现永恒天国,并相信“启示”的连续性。[2]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以《圣经》《摩尔门经》《教义和圣约》以及《无价珍珠》为经典,制定健康、贞洁、捐献等多项律法,并以“十诫”规范教徒的行为,禁止杀人、偷盗、说谎、动淫念、奸淫,反对堕胎和虐待。[4][5]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主要流行于美国欧洲拉美,总部设在美国西部犹他州盐湖城[2] LDS教徒逾1500万,[6]分布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在全球拥有124座圣殿,17000多个小礼拜堂。LDS为美国本土教派,已发展为美国第四大教会组织。教会信仰因与大多数主流基督教派迥异而不被基督教派认同,某些教义更是引发巨大争议,但它信徒众多,分布广泛,对当地的城市建设和政治、经济带来一定影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