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海峡(英文:Bab al Mandeb,阿拉伯语:باب المندب),别称巴布-埃尔-曼德或曼达布海峡,位于红海南端,也门和吉布提之间,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被誉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呈西北一东南走向,长50千米,宽26-32千米,海峡平均深150米。因丕林岛横卧中部而分为两峡:近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一侧,峡宽3.2千米,水深30米,是为小峡,是曼德海峡中主要航道;近非洲吉布提一侧,峡宽25.95千米,水深333米,是为大峡,多暗礁和一些小火山岛。[2][3][4][5][6][1] 曼德海峡是连接红海和亚丁湾的重要海峡,也是波斯湾通往欧洲和北非的捷径。自公元前埃及人开始穿过该海峡,到15世纪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再到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曼德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年过往海峡的舰船约2万艘,是红海通往亚丁湾的重要通道,[1][7]已成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称为“世界战略的心脏”。[8] 曼德海峡是国际上的主要石油通道,中东盛产的石油就在这里通过,流向西欧和北美。对于高度工业化的欧洲和北美国家来说,曼德海峡无疑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6][1]2022年4月8日,停泊在也门海岸线附近的一艘破损船舶可能引发重大漏油事故,对红海沿岸的渔业社区、海洋生物和港口等将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曼德海峡航运中断而可能损失的数十亿美元。[9][10] 名称由来
在中世纪,阿拉伯海上的航行十分频繁,曼德海峡成为了沟通印度洋、亚丁湾和红海的一条活跃的商路。据说,曼德海峡的名字来源于公元8世纪的一个秋天,一支伊朗船队从亚丁湾驶过红海,当帆船驶过小峡时,天色突然阴沉,海风带着凄厉的呼啸声掠过海面,船员们被吓得掉下了害怕的泪水,因此,曼德海峡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巴布·耳·曼德”。在阿拉伯语中,“巴布”意为“门”,“曼德”意为“流泪”。因此,它的名字可以被翻译为“泪之门”或“伤心门”。[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