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

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
曾纪泽(1839年-1890年),字[jié]刚,号梦瞻,乳名甲三,[1]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系清代外交官、曾国藩次子,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2][3][4]
曾纪泽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通晓经史诗文,熟识西文西学;清光绪三年(1877年)袭一等侯爵[5]翌年出任派驻英、法钦差大臣[4]在办理洋务事宜、反对英法殖民、处置外交事务方面多有建树;[6]后又受命兼任派驻俄国钦差大臣,成功促成《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的签署,在界务和商务方面为近代中国争回了部分主权;[5]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纪泽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一文,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4][7]晚年参与署理总理衙门、兵部、户部、刑部、吏部等多方事务,在发展近代海军、兴修铁路交通、培养外交人才和促进外交转型方面亦颇具作为;[8][9]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二十三日,卒于北京东郊台基厂寓邸,葬于湖南省望城县桃子湾,[10]嗣后授封太子少保衔,谥号“惠敏”。[1][2][3][4]
曾纪泽继承和发展了王船山林则徐等人的思想衣钵,[11]形成了自身兼具中西方学养特点的“经世致用”思想认知,[12]在内政上积极主张发展“强兵”先于“富国”的洋务运动[13]在外交上长期宣导践行主权至上、实力外交、均势外交西学理念,[14]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型,晚清大学者俞樾誉其“学贯中西”,与郭嵩焘并称“郭曾”。[4][15][16]曾纪泽早年著有《佩文韵求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臆说》,后人辑有《曾惠敏公遗集》《曾纪泽日记》传布于世。[1][16][17]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