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

中国​神话中的人物
1
4
洛神即洛川洛水之神,又名宓妃、雒[luò](洛)嫔,最早以神女的形象出现在屈原的《天问》中。其是中国神话和文学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文学特征。[1]
宓妃的身份历来是一个谜团,至今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伏羲之妃、伏羲之女两种说法,此外也有认为其是伏羲之母或后羿之妻的观点。[2][3]
洛神的形象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如《国语》《归藏》《竹书纪年》以及屈原的诗歌,都涉及了洛神形象。其中最早也是最可信的,是出现于春秋末期的《国语》。传为左丘明所撰的《国语》,载有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太子晋谏周灵王事,其中首次提到了洛水之神。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记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有穷国国君后羿夺取夏启之子太康王位,凌虐夏朝百姓,又射杀河伯,霸占其妻洛水水神洛嫔。)王逸注曰:“雒、水神、谓宓妃也。”曹植作《洛神赋》,李善在《文选》注引如淳说,谓“宓妃,宓羲氏之女,因渡水淹死,成为水神。”[4]因“宓”与“伏”古通、故“宓羲”即“伏羲”。[1]东汉扬雄《羽猎赋》中有“鞭洛水之宓妃,饷屈原与彭、胥”语,明确将宓妃与洛神合二为一。[2][5][3]
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曹植《洛神赋》为创作题材,绘成《洛神赋图》(真迹已失传)及其历代摹本。[6]南宋佚名所作的《洛神轻舟图》,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7][8]洛神传说入选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入选第一批洛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10]

形象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