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其历史所辖区域多有变动,大致位于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交界一带。在唐大历四年(769)之后,范阳主要指的是涿州范阳县,即今涿州市。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发动了反唐战争,史称“安史之乱”,这是范阳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 范阳,初设于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因位于范水北而得名,治所在今定兴县固城镇。历史上,范阳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调整,包括顺阴县、范正阳侯国、范阳国、范正阳郡(三国)、范阳郡(北魏)、范正阳县(隋)、范阳县、范阳节度使、幽州(唐)等。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范阳县被并入涿州。[1] 沿革
•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