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锣鼓

广东潮汕地区传统音乐形式
潮州大锣鼓是潮州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它起源于古中原文化,唐朝时随着人口南迁,与潮州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发展,至宋代时逐步发展成形。它与西安鼓乐、山西大鼓、浙江十番等齐名,是中国几大鼓乐之一。主要流行于中国潮汕、闽南,以及潮汕华侨集居的东南亚地区。[1][2][3][4][5]
潮州大锣鼓是长期流行于潮汕民间的吹打乐,它的演奏形式是锣鼓乐与管弦乐的组合,由历代沿袭的鼓吹乐演变而成,具有独立完整的体系和表现特色。它以打击乐为主,有游行演奏式、坐定演奏式两种表演形式,整个演奏过程通常由司鼓指挥,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或二弦为领奏,通过实介与虚介的巧妙对比,以此来带领乐队的情绪和演奏,表现出独有的气势和色彩。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中,出现了潮州大锣鼓、小锣鼓、苏州锣、鼓畔音乐等多种锣鼓类型,有18套传统的套曲锣鼓,分为文套和武套。潮州大锣鼓既有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气氛庄重的特色,又有清新明朗、轻快活跃、动静分明的特点,被其他国家音乐界人士誉为“东方交响乐”,是潮州人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艺术。[5][6][7][8][9][10]
潮州大锣鼓属于潮州音乐的一种,2006年,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的潮州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义孝杨秀明林立言被指定为国家级相关传承人。[11][12]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