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宁(1926.10.4-2019.2.22)出生于安徽安庆,原籍安徽六安,物理学家。从事固体中相变与缺陷的内耗(声衰减)研究。 1945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1949-1950年在南京药学院任教,1950年始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 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1982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与冯端等合著《金属物理》。1994年岁尾,年逾花甲的王业宁荣膺[yīng]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个人金牛奖。 1963年,王业宁主持建 立了中国第一台压电组合振子离频内耗仪。1974年,王业宁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声光调Q—YAG激光器。1989年,她在溶质元子和位错工作用的冷加工峰和沉淀峰的机理研究中,运用了耦合驰豫模型,解释了该峰反常大的激活能起因。马氏体相变过程中低频内耗的研究。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2日18时在宁逝世,享年93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月,王业宁出生于安徽省安庆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日进修学生,学的是法律,后任国民政府行政法院庭长,兼任大法官。王业宁自幼就迷上了数理化。在班里,她的理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高二那一年,王业宁因听说中央大学很难考而去报考。后被该医学院录取。但是她自幼喜爱的“光”、“声”、“热”、“电”物理世界而放弃这次机会,继续回到学校读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