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角石

珠角石
珠角石(Actinoceras)属于头足纲,是鹦鹉螺类化石,珠角石目中的一属。体管大,体管节扁宽似串珠。产于奥陶纪

主要特征

珠角石属于头足纲,鹦鹉螺类化石, 珠角石目中的一属。确切的定义,仅指珠角石属 [Actinoceras]。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地质学者常把珠角石目的化石,如链角石、五顶角石、阿门角石等也统称珠角石(类)。其壳体特征是壳直、体管粗大、隔壁颈强烈向外弯曲,与隔壁成45°角,连接环膨大,体管节扁宽似算盘珠状,仅中央留有管状,细隙及两隔壁间的细支管(放射管)为其分类依据。此外, 体管内钙质沉积物的性质及房室沉积亦属重要分类依据。产于奥陶纪,分布于亚洲、北美及中国北方。

命名历史

珠角石在中奥纪时,中国北部与南部各有标准的头足类动物,北部的称为珠角石,性质与北美相近,而南部的称为直角石,颇近欧洲种类。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近三十年中多沿用此说。李四光教授后来认为珠角石的名称,在现代已觉过于笼统。华南标准头足类化石是直角石,普通又称为宝塔石,商人喜琢磨之,推销国外,作陈列品。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地质学者常把珠角石目的化石,如链角石、五顶角石、阿门角石等也统称珠角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