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

北京市西城区的文化街
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外,东起南新华街,西止南柳巷,长340米,宽9米。[1][2]
琉璃厂的兴起与清朝旗民分城而居的管理政策有关,逐渐成为北京城文化活动的重要地域之一。元朝时,琉璃厂开设官窑,烧制琉璃瓦。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琉璃厂成为城区,官窑迁至门头沟区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得以保留。明清时期,琉璃厂成为以书市为主,文房字画为辅的商业街,吸引了各地举人、文人墨客、文化商人和梨园艺人聚居。民国年间,书市衰落,古玩和文房市场兴起。琉璃厂文化街有许多老店,如荣宝斋、槐荫山房、茹古斋、萃文阁、一得阁等,逐渐发展为文人雅士、各地学子、官员的集散地,各类文化养分在此汇聚、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琉璃厂进入新的时期,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集散地。[3][2]
琉璃厂是中国传统文化用品的集中地,由于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民族灵魂”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琉璃厂经历多次翻建和修缮,成为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所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被誉为“中国博物馆街”。[3][2]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