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洞谱

紫霞洞谱
《紫霞洞谱》是南宋末年[zàn]编写的,收录468首曲子。是著名的琴谱,对后世影响极大。

基本介绍

北宋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战乱,使在晚唐以后分裂的中国又重新得到了统一。北宋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生产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使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随之壮大,都市成为音乐汇集、交流和发展的中心。
宋代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文化最为发展、发达的一个时代。上到皇帝、官僚巨室,下到各级官吏和地主士绅,构成了一个远比唐代更为强大、更有文化教养的阶级和阶层。但宋王朝同时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腐朽、无能的王朝之一,它几乎没有打过胜仗。朝廷昏庸,致使许多爱国志士抱恨而死。从北宋南宋,最高统治阶级一直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
在音乐上,纷繁复杂的国家政治和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使宋代成为我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丰富多彩的“词体歌曲”、富有交响意味的古琴音乐、初绽绿叶的戏曲和说唱音乐、专业和民间音乐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对音乐理论新的探索和建树,使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呈现出纵横交错、纷繁复杂、更具个性化的特点。南宋定都临安后,南北著名琴家纷纷汇集杭州,逐步形成浙派古琴,其代表人物为郭楚望南宋时期,浙派的演奏方法用比较特殊的乐句和繁多的掐法规律来掌握,其特点是清、微、淡、远。郭楚望继承、发展了传统琴曲,并通过他的学生刘志方,传授给杨缵的门客徐天民毛敏仲。从此浙派琴艺一直影响到元、明两代。徐天民经过徐秋山、徐晓山传到明朝徐仲和,被称为“浙操徐门”、“徐门正传”,影响很大,为人们所推崇。浙派成了宋以来我国琴坛上的重要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