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蝽[chūn]科(学名:Pyrrhocoridae),又名星椿象科、红𧔠科,是半翅目红蝽总科下的一个科,为一类陆生的椿象,全球包括超过800个物种。本科物种有不少都是红色,因而得名。与长蝽科物种相似,但本科物种并没有单眼。部分物种以棉花为栖息处,其进食行为会在棉花上留下能轻易清除的深黄色的污迹。在中欧,本科只有1个属和两个种,已扩散至欧洲其他地区。 形态特征
红蝽科或星椿象科(学名:Pyrrhocoridae)是陆生昆虫的一个科。它们没有单眼。
全世界共有300种红蝽。但在中欧则只有1个属和两个种。成熟的红蝽有9-13毫米长。在常见的红蝽种类里,其翅膀有着亮红色和黑色的花纹。另外,其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原因是温度影响着角质层上色素的构成。同样,在红蝽的发育过程中(期间幼虫会五次蜕皮),翅膀的颜色也可以改变。 异翅目(Heteroptera)红蝽科(Pyrrhocoridae)300多种昆虫的统称。体卵圆形,长8∼18棉红蝽公釐(0.3∼0.7吋[cùn])。群居性,有些种分为有翅和无翅两型。棉红蝽属(Dysdercus)是棉花的害虫,吸液汁,其排泄物把棉铃染红。目前防治这种害虫的方法是喷洒粉剂或液剂。但并非所有红蝽都是害虫,如印度的光红蝽属(Dindymus)的幼虫吃白蚁,成虫吃苍蝇。中到大型。椭圆形,多为鲜红色而有黑斑。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红蝽(学名Pyrrhocoridae)是陆生昆虫的一个科。它们没有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