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

能源短缺或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
能源危机(Energy Crisis)[1],是指能源供应的短缺或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的状况,[1]存在广泛性、联动性和颠覆性等特点。[4]能源供求严重失衡是能源危机的表现形式,这种失衡达到严重的地步,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5]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沙特科威特伊拉克海湾产油国决定提高石油价格,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随后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6]1978年,伊朗爆发了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导致社会和经济动荡。[7]从1978年底到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了60天的石油出口,导致全球每天缺少500万桶石油,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7]到了1980年秋季,世界石油市场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34美元,引发了石油危机。[5]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在这段时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导致国际原油供应大幅减少。[7]然而,由于国际能源机构迅速启动了应急计划,每天投放250万桶储备原油进入市场,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暴跌了超过10美元,第三次能源危机仅持续三个月。[7]2021年10月,随着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欧洲能源危机日益严重,[8]但关于这次市场波动是否构成一次能源危机,在业内引发了较大争论。[4]
一方面,能源危机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无法得到满足,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能源危机使消费者对能源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大大降低,从而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更深的打击。[1]为此,为了预防能源危机,国际社会需要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攻关能源核心技术,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以及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9][10]

历史沿革

第一次能源危机(1973年10月6日-197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