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肉

福建省传统名菜
1
4
荔枝肉是福建传统名菜,源于五代末宋初[1],属闽菜系。制法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红糟、香醋、白糖、酱油、麻油、湿淀粉等调料即成。[2]荔枝肉在历史的发展中,还衍生出了“莆田古法荔枝肉”“芗城荔枝肉”等不同的制作工艺。[3]2016年,荔枝肉入选“福州十大名菜”,[4]2021年,入选福州首批闽菜保护名录。[5]

诞生背景

荔枝肉是闽菜系中一道古老的菜肴,源于五代末宋初。旧时,荔枝珍贵,宋代盛行以荔枝或仿荔枝做成食品。北宋时期的《清异录》中就记载了用红曲煮肉的方法。到了元代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已经开始出现了类似荔枝肉的做法,称为“氽肉羹”。[1]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记有一道蒜烧荔枝肉的菜肴,[6]直至清代的《随园食单》和《调鼎集[7]中才明确定名为荔枝肉,还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1]在追求温饱的年代里,福建省莆田地区的城乡百姓摆婚宴寿席,荔枝肉往往作为抢眼的头道菜[8]荔枝肉有多种做法,其中福州的“荔枝肉”在福建省内颇为出名。[9]

口味特点

荔枝肉的特点是形似荔枝,色艳荔枝,味胜荔枝。[1][rèn]完成后,其色泽微红鲜艳,入口酥香细嫩、口味酸甜爽口,肉香浓郁。[10]而莆田系则弱化了酸甜的口感,色泽更浓郁。芗城系因为添加了面包沫,色泽呈金黄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