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都

洛阳市、南昌市等的别称
赋都,即中国赋都,指中原文化发祥地——十三朝古都洛阳。此称谓来源于著名辞赋作家周晓明先生在2007年4月8-11日洛阳辞赋峰会(即“2007年中国-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上的提议:“洛阳辞赋历史渊源流长,自两汉,至唐宋,始终是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域,尤其是河洛文化与河图洛书,使辞赋成为阴阳之道---中华国粹。故,当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当先确立中华辞赋之都,洛阳当为其中华赋都也”。

赋都缘起

千古悠悠兴废事,一夜纸贵洛阳城
赋都,即中国赋都,指中原文化发祥地---十三朝古都洛阳。此称谓来源于著名辞赋作家-周晓明先生,在2007年4月8-11日,洛阳辞赋峰会(即“2007年中国-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上的提议:“洛阳辞赋历史渊源流长,自两汉,至唐宋,始终是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域,犹其是河洛文化与河图洛书,使辞赋成为阴阳之道---中华国粹。故,当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当先确立中华辞赋之都,洛阳当为其中华赋都也。”。
中国古都协会确认定,中国八大古都分别为洛阳、西安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而洛阳古都史多达1500余年,西安古都史1300多年,北京、南京次之,开封、杭州、安阳等次次之。显然,洛阳雄居八大古都之首。洛阳处于河洛平原之间,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在河洛文化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辞赋文化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洛阳与赋,渊源极深。洛阳一直与辞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史何其悠久,源远何其流长。古往今来,名流才士,鸿生巨儒,无不于此耽其心智,肆其才情。洛阳自古赋家辈出,赋作琳琅,华章炫辉,光芒四射,风流千古,其质量之高,数量之多,无与伦比,冠甲中华。举凡帝京山水形胜,宫殿台阁,人文胜迹,娱游盛况,风俗礼仪,典故传说,无不见之于辞赋歌咏之中。诚可谓赋家之心:包揽漠漠宇宙,总括繁繁万象。澄怀味像,得天地英淑之灵气;物我两忘,悟道源高溥而渊远。大量的咏洛赋作不惟于赋体流变及发展意义之重大,且为千年帝都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譬如:班固作《东都赋》、《西都赋》而享誉文坛、千古传诵;张衡撰《东京赋》、《西京赋》而震撼朝野、名噪华夏左思著《三都赋》即《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而洛阳纸贵、天下传抄。曹植咏《洛神赋》而覆压赋坛、惠布万年。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chǔ]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或以牡丹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也俯首即拾、比比皆是。譬如,尚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等,虽然名之以“记”,实则赋也。自古以降,历朝历代,讴歌斯邑眷眷然而留佳作者,焕焉难述。因此,洛阳不但是天下之中心,而且是辞赋文化的摇篮和发源地,是辞赋研究和探讨的中心,是赋体文化创作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