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过桥米线是烹饪[rèn]方式独特的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美食,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云南蒙自地区,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过桥米线独特的吃法是利用沸汤高温烫熟荤素食材配料,再加入米线食用。保留了食材的鲜味,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过桥米线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吃法独特、食用方便闻名中外。2014年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3][4] 起源与发展
源起
《中国隐语行话大辞典》中“过桥”释为:“加头不在面上,另用盘盛也。”[5]即把浇头和面单独盛放,称作“过桥”。[6]过桥米线吃的时候将米线夹入汤碗的过程叫“过桥”。[7] 云南过桥米线的源起,据中华书局1995年版《蒙自县志》记载,相传明末清初,云南蒙自一书生在城外南湖湖心岛苦读,其妻子每日为他送饭。某日,妻子宰鸡煨汤、切肉片并备好米线前往送餐时,发现鸡汤表面浮有厚油,汤长时间保持高温。后得知是鸡油覆盖汤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肉片放入后迅速烫熟,米线因此滋味鲜美。之后妻子就以此方法烹饪米线,传开后大家纷纷仿效,因为妻子送饭时要经过长长的湖桥才到小岛,所以将这种吃法称为“过桥米线”。[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