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是中国河北省下辖地级市,被誉为“成语之都、太极之乡”。地处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截至2024年末,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065.6万,常住总人口918.2万,辖20个县(市、区),共有242个乡(镇、街道)。[1]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节水型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均将邯郸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邯郸 具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世界上粟(谷子)和黍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邯郸”二字作为一个城市独属名称,3100多年来从未改变。战国时期,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是秦始皇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西汉时期,邯郸是全国性的商业中心之一,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城共享“五都盛名”。三国魏晋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先后为六朝古都。隋唐时期,永年广府曾作为“大夏”的都城。五代至宋元时期,大名初为后唐国都,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陪都。明清时期,大名府曾为直隶总督所在地。[1] 2024年,邯郸市生产总值完成4704.3亿元,同比增长6.1%。[1]
历史沿革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涉县古中皇山(娲皇宫)抟土造人、炼石补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农业文明的新纪元。磁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世界上粟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家禽、家畜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