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蔷薇科蔷薇属植物
金樱子学名Rosa laevigata Michx.),别名白玉带、糖罐子、刺榆子、三叶勒等[1],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 L.)植物[3]。金樱子原产于中国越南,引种于日本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各国和地区[4][5]。喜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6]
金樱子属常绿攀缘灌木。茎红褐色,有倒钩状皮刺和刺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有棕色腺点及细刺:托叶条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叶片圆状卵形,边缘有锐尖锯齿,两面无毛,上面有光泽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粗壮,与萼筒均密被刺毛;萼片先端有时扩大成叶状,被腺毛;花冠白色;雄蕊多数,有毛,比雄蕊短很多。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7][8][6]
金樱子是一种常用中药,其花、叶、根、果实均可入药[1]。《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金樱子性平,味甘[9][10],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敛汗止带的功效[11][12]。”同时金樱子可以食用,味酸涩,可将果壳煎熬为糖汁备用[13];还可将其用于制果酱、蜜饯和罐头以及酿酒[5]。它的根皮含鞣质可制[kǎo]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6]。同时它的果实风味独特,营养极为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果汁饮品原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14]。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将金樱子归入保健品[15][1]

历史记载

金樱子最早载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林[qín]向里子名金樱子,与此同名而已,医方中亦用林檎子者[16]。”但此时的“金樱子”实际上是“林檎”“向里子”的同名异物。五代蜀本草》记载:“形似榅桲而小”,认为金樱子果实外形像[wēn][po]Cydonia oblonga)。宋代《开宝本草》记载:“色黄有刺,花白。”这与金樱子花瓣白色,果实梨形,倒卵形,将要成熟时黄色的特征一致。《本草图经》记载:“丛生郊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这与金樱子为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具皮刺,花期4~6月;果期9~10月的特征一致。《履巉岩本草》所绘亦符合现代金樱子小枝疏具皮刺,3出复叶的特征。元代《本草元命苞》记载:“丛生郊野中,类蔷薇,有刺。如榅桲而小,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又若小石榴。”明清时期对金樱子的形态描述更加细致,李时珍谓:“山林间甚多,花最白腻。其实大如指头,状如石榴而长,其核细而有白毛,如菅实之核而味甚涩。”综上所述,历代本草与古籍文献记载的金樱子及其别名的形态特征与现代金樱子性状基本一致,确定金樱子原产于中国,且历史悠久[6][3][13]